這家發展下線3.7萬人的的無卡支付APP被端了
據警方透露,今年2月6日,經偵大隊接到群眾舉報:宿松縣某公司利用APP刷信用卡,幫助持卡人非法套取現金。
經偵大隊立即安排專人開展核查。通過深入調查,查明2023年4月份以來該公司以從事電子軟件開發業務為幌子,專門利用APP幫助信用卡持卡人套取卡內現金,從中非法牟利,且為了逃避打擊,該APP控制人與公司法人代表非同一人。
隨后專班民警通過網上偵查,查明該APP控制人為重慶市人李某、湖南邵陽市人李某平,其技術員為四川綿陽市人藍某,并查明該3人竄至四川成都市、綿陽市的行蹤。3月12日,專案民警將3人抓獲歸案。
經審訊查明,2023年4月,犯罪嫌疑人李某平伙同李某、藍某等人成立公司并開發手機APP,在未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情況下,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,以虛構交易、直接支付現金等方式,為信用卡持卡人提供條件進行套現,從中收取約1.2%的手續費。
至案發,該團伙以“傳銷”模式共發展下級代理3.7萬人,非法套現21億元,非法獲利600余萬元。
目前,李某平、李某、藍某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宿松縣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,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。
在上述案件中,套現方式不是傳統的利用POS機“套現”,而是利用線上APP方式將信用卡額度變現。
今年年初,公安部公布了信用卡套現犯罪的新特征。信用卡套現犯罪已經呈現類似傳銷模式現象,涉案金額、參與人群、涉及地域均出現快速增長。具體表現形式如下:
一是犯罪手段網絡化。由傳統線下POS機套現向線上APP、二維碼、移動終端套現遷移,變現快捷隱蔽,犯罪成本低,可復制性強。
二是犯罪鏈條產業化。包括APP軟件研發、項目運營、宣傳推廣、支付通道等多個環節,專業化、產業化特征日益明顯。
三是犯罪組織規模化。出現類傳銷模式發展套現會員,涉案金額、參與人群、涉及地域均出現快速增長。
四是犯罪風險擴散化。套現與地下錢莊、電信詐騙、網絡賭博等犯罪交織,助推其發展蔓延;套現過程中存在持卡人身份信息、信用卡號等關鍵信息泄露風險。
據解,公安部于2023年6月至8月部署開展打擊信用卡套現犯罪“十省會戰”,行動期間各地共立案460余起、涉案總金額390余億元。其中就涉及數十款套現APP,強力遏制信用卡套現犯罪高發勢頭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