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機一碼”“對策”,各支付公司和代理商的解決方案
支付市場隨著“一機一碼”各省市逐漸在落地,不少支付機構正在“絞盡腦汁”,各家應對方法也是層出不窮!真可謂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的操作!
一機一碼?
2021年10月,人民銀行發布《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通知》,也就是我們稱之的259號文,文中在此強調明確加強管理!
同時2022年1月,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也發布了《特約商戶巡檢指引》,明確了巡檢流程、巡檢方式、巡檢內容、支付受理終端(網絡支付接口)交易測試和巡檢記錄保存等內容,收單機構應根據該指引開展特約商戶巡檢工作,同時明確收款條碼位置管理及無交易POS機具及收款碼自律管理措施。不乏多條對259號文的規定及細化!
同年2月,銀聯發布《條碼支付綜合前置平臺259號文改造通知》,同月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了關于優化條碼支付服務的公告,個人經營收款碼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,微信、支付寶更是連發公告及技術上的積極配合相應!
在微信、支付寶兩大巨頭的牽頭下,259號文對條碼支付的相關改造基本落地,而銀行卡收單面對著259號文的“一機一碼”、"一機一戶",和條碼支付來對比。面對不同的境遇,關乎著不少支付機構的生存空間。
隨后在曝出支付機構因跳碼追繳,像拉卡拉、海科融通、合利寶等主體上市或母公司上市,更是在財報或發布公告通知披露,巨大的資金追繳下,這也成為了加劇“一機一碼”等政策落地的焦慮!
商戶“手動擋”?
9月中旬,央行召開了關于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工作會后,259號文內引人注意的“一機一碼”加速落地,影響著整個支付收單市場,商戶、服務商等關注著“一機一碼”的落地情況,同時支付機構等也在“絞盡腦汁”尋找“對策”!
近期更是不少支付機構已經在部分省市落實“一機一碼”政策,但是左手“一機一碼”,右手又出了“對策”,“自動擋”變成“手動擋”。
部分支付機構開放系統,允許商戶修改商戶名稱。每月5次、每天1次、每月10次甚至不限制更改的次數,根據不同的支付機構系統邏輯,修改的次數也不盡相同。甚至更有類似“半自動”,點擊刷新按鈕,每點擊一次商戶自動更換成不同的商戶名稱!
說起商戶選擇問題,必然會想起此前的“商戶自選”,到經過清算機構要求:支付機構確保商戶真實性,嚴禁一機多商戶,包括終端商戶自選、App商戶自選、公眾號自選、優惠券自選等變相的自選手段!
而支付機構給出的“對策”,系統幫商戶自動選擇商戶,更是有的支付機構推出對應的時間表。如今,商戶又變成更改名稱或點擊刷新新的名稱,“手動擋”變“自動擋”在到如今類似“手動擋”!
面對著此次變動,收單行業的服務商可以保持觀望市場或者嘗試新的方向:
掃碼、快捷、聚合產品:上述類型產品基本保持輕資產運營,并非像POS機等產品,實體的POS有著較高的成本,掃碼、聚合等產品的碼牌,亞克力板、貼紙成本較低,快捷支付多也是依托在碼牌或者App,運營成本更低!
服務“真實商家”:隨著259號文落地臨期時間越來越短,不少支付機構也是相繼退出“真商”產品,貼紙、亞克力碼牌、云音箱、智能POS等,“真商”在合規性、可持續性上遠高于“套業務”,但是展業方式較為困難,市場競爭也較大。不少支付機構或服務商嘗試與金融機構、銀行開展聯合收單,互惠互利!
而商戶可以根據自身選擇產品,快捷、掃碼或者持有多臺機器等產品。

